對聯軸器剛性轉子靜平衡時設置一個校正平面,動平衡時設置兩個校正平面;對撓性轉子設置n或n+2個校正平面,n為轉子工作轉速需越過的監界轉速階數。校正平面的位置在設計時指定,應考慮轉子的結構和安裝空間,以便于加、減平衡質量。兩校正平面間的距離應適當大些,以增強偶平衡效果。平衡質量應加在校正平面上矢徑最大處,以求減小平衡質量。對撓性轉子,校正平面應設置在振型曲線的反節點處,使平衡效果好。
造成聯軸器轉子不平衡的因素不外乎轉子形體不對稱、制造和安裝誤差、材質不均勻等三方面。第一項應在設計階段通過計算加配平衡質量予以解決。后兩項只能通過在平衡機上或發現場平衡,確定轉子不平衡的大小和方位,進而確定應加平衡質量的大小半徑和方位,加、減平衡質量來進行平衡。
影響未以校正的聯軸器平衡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由聯軸器主體零件(半聯軸器等)設計規范規定的制造公差而產生的不平衡。
2、由聯軸器與軸的對中面的偏心(軸孔的圓柱度及其與外緣的同軸度)而產生的不平衡。
3、聯軸器中配合零件之間的間隙。
4、聯軸器中附件(螺紋連接件、鍵、軸端壓板)分布不均勻或不對稱引起的不平衡。
5、由聯軸器各零件的材質不均勻或磨損不均勻引起的不平衡。
撓性聯軸器中存在可以相對位移的零件, 則更容易引起不平衡。糾正或最大限度地減少聯軸器組(零) 件的慣性主軸與旋轉軸線之間的偏心度的過程稱之為平衡(校正), 其目的是使轉子系統獲得一個平穩的工作狀態。這個過程應分別在設計、制造和安裝三個階段分別進行。設計階段是假設零件是均質的條件下, 通過計算的方法使質量的分布盡可能地達到其慣性主軸與旋轉軸線重合。由于零部件的材質是非均質的, 同時還有制造和安裝誤差, 因而在制造和安裝階段只有通過試驗(在動平衡機上) 測出其不平衡量的大小及方位, 進而確定應加平衡質量的大小及方位, 用加重或去重進行平衡。對于超過多階臨界轉速運轉的轉子系統, 尚需對整個系統逐階進行撓性轉子的動平衡, 然而作為系統部件的聯軸器應事先進行過動(靜)平衡JB/T8557等效采用AGMA 515102 —1990同名標準, 并附有11個AGMA的聯軸器平衡分級計算的示例。
標準以聯軸器在平衡平面上慣性主軸線與旋轉軸線間最大偏移量的均方根值(μm)來分級的, 平衡標準等級為4~12, 共9級, 12級為最高級。從以聯軸器質量(kg)和最大工作轉速n為縱、橫坐標的線圖中查出適當的選擇區代號(A~G),再按選擇區代號和聯軸器所在傳動軸系對聯 軸器不平衡的敏感程度從相應的表格中確定所需的平衡等級。